互动以促互信 中国企业家扭转澳媒观感
互动以促互信 中国企业家扭转澳媒观感

Sydney, 2014年12月5日, AEST (ABN Newswire) - 作为中澳FTA谈判完成后首支访澳的高级别民间商业组织,中国企业家俱乐部(CEC)在澳大利亚的一举一动受到媒体持续而强烈的关注。两国企业家对话过程中,合作、双赢、机遇、沟通成为了核心高频词。中国企业家坦诚友好的姿态、豁达务实的态度,及其互利双赢的从商理念正在改变澳大利亚主流媒体对中国投资人的印象。

ACB News《澳华财经在线》报道,此次中国企业家代表团受阿博特总理之邀对澳进行为期5天的访问。期间,他们除与澳大利亚商业理事会、澳大利亚中国工商业委员会、澳大利亚旅游局等机构展开多种形式的交流外,还实地参访了澳洲电信、科利耳医疗、CSL公司等澳洲知名企业。

从代表团抵澳,"中澳企业家对话"论坛的举办,到悉尼媒体发布会,再到澳洲名企的实地访察,中国企业家们在澳洲的言谈及动向受到持续关注,值得注意的是,澳大利亚本土主流媒体对于中国企业及中国投资的态度正在发生积极转变。12月4日,悉尼晨锋、悉尼晨锋、澳洲金融评论(AFR)、时代报均报道了香港海丰国际董事长杨绍鹏等中国企业家代表访问澳大利亚医药巨头CSL的墨尔本制造工厂,文章介绍了中澳自贸协议给两国医药领域投资合作带来的契机,且在描述中国企业家时用到时了"非常成功、国际化视野、极具企业家精神"等词汇。

较长一段时间以来,澳媒对中国投资人的报道多少会带着隔膜,甚至不友好的色彩。毕马威(KPMG)与悉尼大学中国研究中心近期针对在澳中资企业高管发起的一项调查显示,尽管中国投资人对澳洲市场的整体评价较为积极,且认为新一届联邦政府较前一届对中资也更为支持,但多达42%的受访者认为,澳洲媒体并不支持中国投资,投资过程甚至被视作"侵入性"(intrusive)。中国投资人敏锐地意识到他们并未完全融入到澳洲公众和私营领域,且这种欠缺已影响到其业务表现。

悉尼大学商学院教授Hans Hendrischke表示,中国投资人与其它国际投资者大部分方面都很相像。许多人看到自由贸易协议将会带来的巨大利益,感到在澳经商的环境更为友好和安全。但他们也看到了挑战,包括运营成本较高和媒体的负面渲染等。

这种"负面"和"不支持"的背后其实是交流和沟通的缺失。毕马威亚洲业务集团主管范信德(Doug Ferguson)在报告中指出,关于中国投资者的许多陈词滥调都是虚构而没有依据的,"中国投资者与全球其它投资者一样,受商业利益驱动,追求利润,希望其生意可以融入本地环境,来自中国的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都是这样。"

开启交流之门 互信有助投资

中国企业家代表团选在中澳自由贸易大门即将敞开之际访澳有着特别的积极意义。对于此次澳洲访问,代表团团长马蔚华一再强调,这是一次"行动务实之旅,交流合作之旅",而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秘书长程虹(Maggie Cheng)访澳前向外界提到,此次来访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中国企业家知名度,改善形象,增进外界对中国企业的了解,以创造更好的入澳投资环境。

中国企业家俱乐部执行理事、中国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新礼3日在媒体发布会上向来自海内外的记者直言,"希望通过企业家的实际行动,在澳大利亚树立良好的形象,让澳大利亚质疑的声音越来越弱,质疑的眼光越来越少。"

事实上,鉴于以往在澳经营遭遇的压力和误解,中国投资人已开始吸取教训,着手改善。经调查发现,中国投资人感到无法完全融入澳洲企业环境,但他们已意识到需要加强与本地员工、工会、媒体和组织的交流,开始更多采用专业服务及其它支持机制,融入的势头在加大。毕马威在其报告中提出,在企业层面中澳之间关系有很大改善空间,例如中国投资人有必要拉近与澳洲董事会成员、管理层及工会的关系。

弥合"信息空白" 互动方可双赢

毕马威的调查还发现中资入澳时面临着"信息空白",中国投资者感到,关于澳大利亚的信息不但在本地很难搜集,在中国的公司总部也非常欠缺。"中国投资者平均要花6个月时间做项目调研,其信息主要来源是使用专业人士提供的尽职调查结果"。令人担忧的是,关于澳洲经商环境的信息缺失的同时,澳大利亚对中国市场也知之甚少。

范信德认为,和自贸协议一样,中澳增强对对方市场的了解也将会产生双赢效果。"从本地角度来看,我们需要努力更好地了解中国和中国人。而中国可通过对澳投资,打开全球市场的大门"。对澳大利亚而言,增强对中国商界和中国市场的了解,协助中国投资者融入澳洲商业环境有助于澳大利亚形成竞争优势,获得中国更多对外直接投资份额。

(郑重声明:ACB News《澳华财经在线》对本文保留全部著作权限,转发时请标注来源)


ABN Newswire
ABN Newswire 本页浏览人次:  (过去7日: 10) (过去30日: 53) (自发布以来: 2411)